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规划全文

第八篇 提升中国健康之城知名度

来源: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21-04-06 14:43   字号: [        ]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第二十六章  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级

以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为重点,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健康之城国际影响力。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左右。

第一节  加强防控治理和应急处置

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疾病防控网络和工作模式,打通“直上直下”的信息传导渠道。强化医疗机构承担疾病防控的工作职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能力。强化基于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统筹配置专业化疾病预防控制基础用房,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联动指挥平台,健全统一的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

专栏35  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工程

      疾病防控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和市儿童医院传染病诊疗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改造现有实验室和配置相应设备,新建昆明市传染病远程会诊及移动查房信息化系统。改扩建和提升15所县级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扩建市疾控中心滇池路办公区业务用房,迁建(扩建)部分县级疾控中心,提升改造14所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和配置相应设备。提升疾控机构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科研及教学能力,将二级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建成P2+实验室。加快推进P3实验室项目落地,完善“市级病毒检测中心-检测筛查实验室-快速检测点”三级重大传染病检测体系,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

       卫生应急工程:健全统一的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建成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培训基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即时应急联动。建立公共卫生应急队制度,组建各级公共卫生应急队伍。

       紧急医疗救援工程:建设空中卫生应急救援基地与移动紧急医疗救治平台系统,打造立体化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医院急诊ICU综合抢救能力建设,推广急诊ICU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建设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省-市-县(区)”三级紧急医疗救援机构层级体系,新建昆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依托14个县(市、区)公立医院,提升突发大规模疫情应急处置和传染病患者综合救治能力。完善“血液中心-采血点”的供采血层级体系,迁建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完善昆明市现场血液募集体系建设,提高采供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第二节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急慢性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管理。落实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举办责任,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协同落实“医防融合”、“三位一体”的全程健康管理。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构建疫苗免疫程序、更新机制和标准工作流程。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和投入、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管理。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探索建立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疾病防治服务的工作机制。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级,完善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到2025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

第三节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调整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医疗服务城乡均等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和辐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形成“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网底、城市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二级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效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30%的目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服务能力,建立临床重点专科群,打造50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临床专科。改善医疗机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促进服务和管理创新。推进昆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医保、卫健系统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配合建成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争取肿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儿童疾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昆明。加快与京沪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卫生健康人才发展高地。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能负担的医药服务。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解决困难群众后顾之忧。大力推进县域综合医改。

专栏36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工程

       重点科研教学临床实验室和重点专科建设。建设昆明市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再生医学转化实验室,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与再生医学领域发展。打造跨学科领域、跨单位的昆明市医学研究公共实验平台。持续加强省级临床重点建设、民营医院专科建设。继续实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在全市建立临床重点专科群,打造50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临床专科。逐步在市属医院中建成传染病、精神疾病、结核病等1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提升市属医院专科的核心竞争力。

       稳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继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项目的执行,积极吸收国外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扎实做好医疗服务输出工作,积极配合省级部门开展好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光明行”等医疗援助活动。继续巩固与南亚东南亚友好国家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拓宽昆明的区域影响力。鼓励医院积极发掘对外交流合作项目,与医疗技术较发达国家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

       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投入机制,调整优化各类医学科技计划(专项),加大重点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完善联动机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联合开展医学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用”良性互动。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合理的创新收益分配制度。打造医学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促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做实做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研究院支持力度。

       增强疑难危重病诊治能力。打造一批西南领先、特色鲜明的疑难疾病诊疗中心,提升三级医院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启动一批多中心应用型临床研究项目。加强三级医院诊疗难度和医疗质量考核,促进三级医院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

第二十七章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以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强健康服务的多样化供给,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第一节  加强预防保健服务

坚持预防为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卫生创建工作力度。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和“健康细胞”建设。加快发展无创产前筛查、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慢性病风险评估等新兴健康管理服务。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全面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支持公立中医医院与社会资本联合举办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的养生院、疗养院。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提供“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转化,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发展。开发符合昆明市特点的中医养生保健食品和用品,大力发展药膳产业,推广中医药健康饮食养生、保健服务,发挥中医药保健品在疾病预防、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管理机构。

专栏37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垃圾清理整治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和清理整治规划政策,强化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提升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和运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建成,补齐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完善工作和考评机制。聚焦“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强化塑料垃圾污染治理。

       公共厕所全达标行动。全市城镇消除旱厕。大力推进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城市新(改)建公共厕所全部达到二类标准,新(改)建旅游厕所达到A级以上标准。开展农村公厕体质达标行动、展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至少有1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干净、卫生,达到相应规范标准。

       洗手设施全配套行动。在公共场所配置洗手设施,减少传染病经手传播。按照“因地制宜、方便使用”的原则,重点对学校、医疗机构、集贸市场、室内公共场所、公园广场、客运站(码头)、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的洗手设施进行建造、改造、升级,确保数量足够、质量达标、管理到位、使用方便。

       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全改善行动。强化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条件。全面落实“不达标就整改、不整改就严处”的要求,实现周边环境整洁、就餐场所干净、后厨合理达标、仓储整齐安全、餐饮用具洁净、从业人员健康、配送过程规范“七个达标”,确保群众餐饮消费放心、安心、舒心。

       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行动。以“环境卫生制度化、清洁消毒标准化、疫情防控常态化”为重点,通过“整治一批、规范一批、达标一批”专项活动,推进常态化清洁消毒,落实疫情防控重点要求,实现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机场候机楼、客运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商场、电影院、学校等场所卫生管理全达标,打造卫生安全、公众放心的公共场所,严防传染性疾病在公共场所传播。

        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全提升行动。全力整治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打造安全放心农贸市场。以“优环境、防疫情、保健康、促规范、提品质”为主题,狠抓环境卫生、疫情防控、食品安全、野生动物及活禽交易监管、周边环境、提升改造等6项重点工作,改变农贸市场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摊点乱设、货物乱摆、周边乱象“五乱”状况、落实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有整洁的场容、有安全放心的商品、有井然有序的周边环境“五有”要求,实现净化、美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五化”目标。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参与行动: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倡导“社交距离、勤于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习、科学健身、控烟限酒”健康文明生活“六条新风尚”,推广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创新方式方法,开发健康科普核心信息,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大幅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让人人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人人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人人参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人人享有健康文明幸福生活。

第二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左右。

加快构建公共养老服务体系,补齐城乡养老服务短板,着力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全周期、全过程、全覆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站建设力度。鼓励乡镇卫生院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保障农村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升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保障、社区支持,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建成老年友好型居住环境。办好老年教育,支持老年大学发展,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依托大健康产业,提升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打造全国康养休闲和康养医疗示范城市。

第二十八章  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质

健全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营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围,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第一节  加快发展青少年体育

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业绩考核评价指标,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推进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鼓励学校申报或建设体育传统特色校,建设学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组织。完善招生政策,畅通体育传统特色校(网)点升学通道。建立和完善体育竞赛体系,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逐步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联赛机制。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健全青少年足球训练和教学体系,畅通足球人才输送渠道。到2025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建设国家级特色校园足球学校230所以上。

第二节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完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创新全市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运动员选拔制度。完善现代化竞赛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与国际接轨的体育竞赛制度,培育和打造一批大型精品赛事,举办好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到2025年,向省级高水平训练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不少于80人,培养国家二级运动员不少于1500名。

第三节  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建设昆明市城市综合体育中心和高原健体运动中心,打造“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行政村以上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提升“春城体育节”品牌活动质量,打造“一县区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名片。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多种老年人体育组织,到2025年覆盖全部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