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规划全文

第四篇 努力创建更加开放的活力昆明

来源: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21-04-06 11:34   字号: [        ]

发挥昆明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机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引领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第十一章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沿边跨境开放合作为重点,深耕东南亚,拓展南亚和印度洋,加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交流合作,参与数字丝路、健康丝路、文化丝路建设,构建内外联动、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一区两港三平台四走廊”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一区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围绕昆明片区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制度创新举措,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力打造开放创新高地、制度创新高地、产业创新高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先行区。

第二节  两港

昆明空港、陆港。空港:以长水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织密通达全球、高效衔接的国际航线网络,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提升国际旅客中转效率和服务水平。拓展长水机场货物集疏模式,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跨境航空运输体系,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航空运输大通道。陆港:依托王家营、桃花村、昆明东等铁路货运枢纽节点,推进云桂铁海联运合作,共建“昆蓉—东盟”泛亚铁路大通道。增强区域陆港枢纽功能,以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为支撑,高效衔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实现昆明与欧亚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多方式、多路径快速联通。

第三节  三平台

开发开放园区平台、国际会议会展平台、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开发开放园区平台:优化提升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和各类省级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创新提升昆明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打造昆明发展的“新引擎”和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推进器”。国际会议会展平台: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品牌会展国际化水平,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会议会展之都。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友城合作、跨境旅游、教育、文化、科技创新合作等多形式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

第四节  四走廊

中缅经济走廊、中老泰经济走廊、中越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条开放走廊。中缅经济走廊:依托泛亚铁路西线和国道省道,联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和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面向缅甸开放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老泰经济走廊:依托泛亚铁路中线和国道省道,联动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面向老挝、泰国开放合作,参与建设昆曼大通道重要枢纽及面向东南亚区域性进出口加工基地、商贸服务基地、物流配送基地、文化旅游胜地。中越经济走廊:依托泛亚铁路东线和国道省道,联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和红河综合保税区,面向越南开放合作,参与河口跨境物流及保税有关产业,建设口岸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基地、保税加工园区、生产性服务贸易基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向南亚国家和地区,加快陆路通道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序推进现代服务业开放发展,推动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国际陆港、国际文化交流窗口。

第十二章  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第一节  高标准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

聚焦制度创新。发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建立更加开放、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着眼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加强公平竞争、权益保护、创新要素流动等制度创新,形成一整套适应国际规则新要求的制度体系。建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与高新区、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机制,择机设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联动创新区。打好沿边和跨境“两张牌”,努力把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成为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的创新辐射极,为全省乃至全国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贡献昆明经验。

聚焦产业创新。突出“沿边跨境、南向开放”特色,坚持开放与创新双翼并举、智造与服务双轮驱动、贸工技同步协调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高端制造业和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跨境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全力打造国际高端制造创新合作示范区、跨境高端服务开放发展先行区、国际文化贸易和教育合作引领区。

专栏14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重点产业领域

       高端装备: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高端专用设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等产业,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发展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为纽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打造昆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生命健康: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工业大麻、中医中药、高端医疗和应急救援等产业领域,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国际研发中心、健康生活目的地。

       航空物流: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供应链管理、保税物流、跨境物流和商贸物流业,建设国家级现代物流示范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物流集散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信息物流中心。

       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数字产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战略性布局区块链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数字经济体验产业,打造昆明市数字经济高地。

       总部经济:重点发展大型综合总部集群、特色产业总部集群、专业服务企业集群等,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总部基地。

       跨境金融:重点发展跨境人民币金融、跨境资本市场服务、跨境保险服务等产业,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跨境保险产业集聚区,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跨境金融中心。

       文化创意:重点发展文化会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艺术传播、国际教育培训等五大内容板块,建设中国云南普洱茶中心、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云南玉石珠宝文化中心等文化教育、文化宣传平台,打造南亚东南亚文化会展核心平台


第二节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商品、要素、市场、服务跨国界流动,培育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发展数字贸易,加快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新兴贸易业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市场机会,促进普惠贸易发展。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继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旅游等服务贸易。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加强在大通关、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物流便利化、金融等方面的贸易便利化制度改革,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巩固提升传统外贸优势。加快加工贸易发展,鼓励有关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优势产品“走出去”,稳住磷化工、电解铜、农产品、机电产品、花卉等重点商品出口规模。建设国际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鼓励高附加值、自有知识产权型产品出口。鼓励有竞争优势的烟草、生物、医药、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到海外建立科技合作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促进重点产品进口,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研发设计、节能环保、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十四五”期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第三节  培育引资综合竞争优势

将引进外资、市外资金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带动昆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和国内各类企业总部在昆聚集,培育一批具有亚太运营功能的高能级总部。逐步扩大外资企业市场准入,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有序扩大文化、医疗、体育、养老、金融和专业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入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资创新融合发展。鼓励外资通过跨国并购、离岸业务等方式参与产业链整合。持续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完善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体系,营造透明、规范、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到2025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70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40亿美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累计超过7500亿元,新增在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200家。

第四节  提升境外投资质量效益

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其他重点国家(地区),对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先进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扩大境外投资规模,丰富境外投资方式,提升境外投资的效率和质量。鼓励探索境外合作园区建设。依托境外园区和境外重点项目,开展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优势产业、企业、技术和品牌向境外输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本土跨国企业在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开展跨国经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实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健全境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拓展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提升签证、税收、外汇等服务水平,支持资产评估、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工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发展。加强境外投资风险防控,强化金融、信息安全等风险防范、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处理。

第十三章  做强开放合作平台载体

坚持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深化科技、人文、金融领域开放合作,促进各类平台协同发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第一节  全力服务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

缔约方大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

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全力保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顺利召开,努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呈现昆明优美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精心做好会议保障,以城市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会场住地为重点开展美化、亮化、净化、绿化,以美丽春城的良好形象惊艳亮相。突出绿色、安全、智慧,做好安保维稳、住宿交通、卫生防疫、会务接待等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国家步道建设,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宾客。围绕大会主题做好宣传策划,向世界集中展示昆明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就,提升昆明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

第二节  做大会议会展品牌

有效对接全球优质资源,持续放大两个大会的国际传播效应,吸引国际机构、跨国公司进驻昆明。全力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品牌会展国际化水平。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品牌盛会、高端论坛等国际商务活动。力争到2025年,全行业达到500亿元的总体经济效益,基本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和会议目的地城市。

第三节  优化经贸合作平台

加快推进经开区、高新区、空港经济区等各类开发区开放发展,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突出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等产业特色,打造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条延伸、综合配套完备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昆明综合保税区、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保税物流中心高质量发展,联动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保税物流基地、保税加工园区、生产性服务贸易基地。加快空港型、陆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长水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功能,积极争取昆明铁路口岸对外开放,构建跨境物流大通道,推动跨境物流发展。深入推进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园区平台。

第四节  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加快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和金砖国家以及新加坡、泰国、老挝等重点国家的科技合作,打造昆明“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技术转移国家示范区。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与国际领先的大学、研发机构、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吸引国际科研机构来昆建立研究院、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推动昆明产业发展与国际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加强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等国际机构和国外专家开展人才示范培训,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鼓励企业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开展国际创新合作,鼓励企业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快打造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国际创新成果来昆进行产业转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平台,组建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深度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第五节  深化人文交流合作

促进文化体育交流合作。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培育外向型文化市场主体,加强出口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创作生产,统筹推进文化交流、传播、贸易,支持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演艺等为重点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创新完善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机制,依托数字丝路、文化丝路,着力提升中国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滇文化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知名度,打造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吸引各国政府和文化机构来昆举办大型文化、体育交流活动,承办好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孟中印缅汽车集结赛等一批国际体育赛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城。

促进国际教育医疗合作。依托昆明市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中心等机构,为留学生提供语言培训、政策咨询、留学中介等个性化服务。支持和鼓励在昆高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完善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互访机制,拓宽师生来往渠道。积极引进国外品牌教育机构来昆投资合作办学,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向高层次、规范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国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到海外联合办学或开办分校。依托安宁、嵩明职教基地,引进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标准,建设国际职教园区(中心),重点培养南亚东南亚国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医疗卫生合作,依托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等平台,强化医学人才联合培养、国际医疗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治理,加强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第六节  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中心

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RCEP成员国及南亚东南亚地区资本在昆明发起和参与设立法人金融机构,吸引境外金融机构、交易场所、多边金融组织在昆明设立区域或功能总部、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加大本地金融机构“走出去”发展的综合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加大跨境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深化与东盟地区金融机构间开放与合作,进一步完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拓宽人民币结算及跨境人民币投融资通道,推动企业面向周边国家跨区域使用人民币,从区域交易市场起步,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对东盟成员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外汇交易,探索设立人民币与周边国家非主要储备货币的外汇报价交易体系,鼓励在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境外银行互设本币账户。

第十四章  推进多层次区域交流合作

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全方位参与国内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营商服务环境,形成多双边并重、宽领域覆盖、多层次参与、全方位推进的交流合作机制。 

第一节  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

以南亚东南亚、上合组织成员国为重点方向,促进城市外交提质扩容、友城合作提速增效,全力打造我国“主场外交”成员城市。依托区位优势,将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转化为国家外交工作大局中的后发优势,深耕厚植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积极提升澜湄合作的融入度、参与度,在澜湄合作机制框架内展现昆明作为。积极利用UCLG等国际合作平台及驻外使领馆、商务代表处等机构资源,创新开展公共外交,促进民心相通,讲好昆明故事。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加强同企业、智库、媒体合作,密切青少年、留学生等群体交流,大力支持社会团体开展民间交往,培育民间友好力量。持续发挥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昆明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作用,增强国际资源“聚集效应”。大力培育和引进国际机构组织,引进国际公共事务机构、政府间国际机构、专业性国际机构在昆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地区办事处。到2025年,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49座。

第二节  推动国内全方位开放合作

与沿江城市共建长江经济带。联动国内腹地,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沪昆通道、长江水运通道的建设完善,全面深化产业转移与承接、园区共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积极拓展交通、能源、信息、环保、涉外服务等领域合作。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打造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完善跨界污染防治制度和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加强大气、水环境等重点领域联合防治,形成联防联控的生态环境。

参与多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发展,强化渝昆、成昆通道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共同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提升西南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开展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协作,合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物流通关效率、加强跨境劳务、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贸易等领域合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泛北合作有效对接。加强广昆通道建设,依托沿右江出海通道,深化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在通道建设、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方面全面深化合作。积极参与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建设,推进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合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云桂沿边—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协力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带。进一步强化与川滇黔区域、黔中地区的合作,积极推动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协调互动。落实昆明、泸州、昭通港口物流合作协议,打通金沙江航道。

第三节  营造城市国际化良好环境

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服务业开放,不断放宽制造业、农业领域准入。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聚焦企业办事全流程便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和办事指南要素在市县两级统一。推进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启动各类政务服务多语种咨询服务信息化。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保护外商合法权益。

打造国际化的服务环境。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医疗、教育、出入境等涉外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国际化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增强外籍人士对昆明的融入感归属感,营造功能完善的安居环境。探索建立涉外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归国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职称评审等便捷通道,完善外籍人士来昆工作便捷服务体系。加强窗口单位、公共场所的外语信息服务,提高生活便利化程度。